天天快消息!他们在家,等着我们回去!丨大河《看见》春节特别策划

2023-01-19 15:48:02    来源:大河看见

策划:《看见》新闻部 统筹:游晓鹏 刘惠杰

爆竹声中一岁除,远行的游子已缓缓归矣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个春节,亲情不再被距离束缚。

一别三年春的游子们,可以在这个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前夕,离开光鲜亮丽的一线都市,以最质朴的面容,回到承载儿时记忆的小城市、小乡镇、小村庄。

巨野,新密,叶县,虞城,太康,息县。苟堂,大陈,王村。多数人不曾听过这些名字,它们却是这个春节旅程里最被期盼的终点。

回乡,一个词,两个点,画成圆,像饺子皮一样包起无数你我他。

从大城市归来希望补上三年缺席的小年轻;

迫切等待孩子归家团聚的父母;

重新布置停摆三年的庙会,准备收割人气的包村干部;

刚刚结束第一波高峰,又投入春节备战的老村医;

重振旗鼓,打算在春节档大干一场的县城电影院店长和超市老板……

他们用最真实的话语,讲述这三年,这一年,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
这个兔年春节,会成为万物复苏,破冰迎春的新起点吗?大家都准备好了吗?

1

回到小时候总想逃离的村庄

忍不住在街道上走了一遍又一遍

讲述者:王女士,36岁,上海白领回菏泽巨野过年

无比期待这个久违的团圆年!

自打疫情开始,我已三年没有回过家了。

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,等家人都“阳”过之后,小孩子一放假,我们一刻也不想等,冒着小雨,开车18个小时从上海返回山东菏泽巨野老家,希望补上这三年的缺席。

高速有点堵车。我们1月13日下午两点出发,本来9个多小时就可以赶到,更多考虑到安全因素,没有赶时间,也没有盲目地开夜车,晚上在服务区休息后精力充足了再出发,加上中间的吃饭时间,14日早上八点多抵达老家。

熟悉的空气、熟悉的乡音、熟悉的街道、熟悉的关怀,心头的暖意差点变成泪水涌出眼眶,我告诉孩子,这就是妈妈从小长大的地方呀!

父母比我更激动,远远地出来迎接,看见孩子笑得合不拢嘴,搂在怀里舍不得撒手。准备的一大桌子菜,都是我爱吃的家乡菜。童年时代的味蕾再次敲击记忆,父母事无巨细的过问仿佛让我重新变回那个躲在父母身后的小女孩。

打拼了许久的疲惫在这两天被彻底治愈。

久违的团圆饭 受访者供图

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,听着熟悉的乡音,重温小时候的记忆。我在熟悉的街道上走了一遍又一遍,拍下它没有被我见证过的新变化:人民广场建起来了,大饭店开起来了,村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空间都有了。

再去拜访几个之前的老师和朋友,叙叙旧,亲切和怀念萦绕在心头。也去看望了长辈亲戚,几年没见,他们老了很多,令人感慨。

老家刚下过雪,路面结冰,温度很低,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兴奋劲儿,一切让他们感到新奇,四处疯玩,玩雪,放小鞭炮、小烟花,开心得不得了。

老家的风貌也变化了很多。有不少原来的老村拆迁,家家户户住上整洁明亮的小楼房,村子原址建起工厂。

村里宽敞的文化广场有了城市范儿 受访者供图

我是1986年出生的,从小在山东菏泽这个小村庄长大。2009年大学毕业后,我去了上海打拼,至今已经在上海工作了十几年。在上海,我找到一生的伴侣,结婚,生子,目前养育着两个孩子,大的已经小学二年级,小的在读幼儿园中班。孩子小,处处不方便,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。疫情以来,我们近四年没有回家了。

这些年总是会感慨,从小一直想逃离这个小地方,但真的离开了之后,又总是牵挂和怀念。想念自己的父母和亲戚,这块从小长大的土地。

幸好今年过年顺利回来了,也担心疫情感染反复,老家不好买药,我们还从上海带了一些发烧药,提防着孩子扛不住北方的寒冷。在娘家待三四天后,我们又要离开,去往老公的家乡河南新乡,过完年就会直接回上海。

在家的时间如此短暂而弥足珍贵,出生长大的地方是我们的根,成长的记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。无论走到哪里走了多远,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味道,那是家乡的味道。

2

得知儿女们能回来过年,开心得一晚上没睡着

讲述者:靳爷爷和老伴,83岁和76岁,新密农村留守老人

路口守望是靳爷爷和老伴的日常 受访者供图

今年终于可以过个团圆年了,我和老伴已经把年货都准备齐了,炸的有带鱼、酥肉、鸡块、莲荚......现在就等孩子们放假回来了。

我和老伴有四个儿女,2021年以前,我们一直跟着小儿子在郑州生活,后来附近小区出现了确诊病例,考虑到我们年龄大了,为了降低被感染风险,我和老伴回了老家。

孩子们平时忙工作还要照顾各自的家庭,不能常回来,我和老伴也都不会用智能手机,所以这两年我们与孩子都是靠着一部老年机联系,他们会时常打电话问问我和老伴的身体状况,问我们钱够不够花。

孩子们也常叮嘱我和老伴注意做好防护,不要掉以轻心,因为老伴有高血压,孩子们在城里买了一些降压药和常备药、口罩发快递寄回来。

他们每隔一段时间给邻居转个一千两千的,麻烦邻居换成现金给我们用做生活费,但这些钱我们也花不完,剩下的存着准备等过年给孙辈们发红包,结果连着两年我们一大家人都没聚齐。

去年12月,村里有了阳性病例,我和老伴后来也被感染了,身体出现了发烧、乏力、失去味觉等情况,不过症状较轻,吃了退烧药休息了几天便没啥事了,这件事当时我没有告诉孩子们,怕他们在外担心。

儿女们也总是报喜不报忧,我在广播里听说郑州疫情可严重,赶紧给孩子们打电话,他们都说放心吧,没事。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每家都阳过了,连俺5个月的重外孙女也都感染了,好在都好了。

说起重外孙女,那才叫一个想啊,从她去年出生到现在,我和老伴都没能去看看她,都是隔着手机听那头传过来咿咿呀呀的声音。

不过最近,二妞打电话说今年可以回来过年了,到时候抱着我的重外孙女回来看我们,我听了真高兴,大红包都包好了。

得知儿女们能回来过年的消息,我和老伴开心得一晚上没睡着,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。我们搭着邻居的电动三轮车去集上买了肉和菜,还有水果、瓜子、花生和糖。腊月二十四那天,把孩子们的房间都打扫了一遍,床都铺好了。

我和老伴在家还种了萝卜、白菜、黄瓜、番茄、辣椒等蔬菜,等儿女们回来都给他们分分,每家每户都有份。

如今,年货都准备齐全了,我和老伴就等着迎接孩子们回家团圆了!

3

停办了三年的庙会,今年终于要重启了!

讲述者:王绍军,28岁,信阳息县张陶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、大陈庄村责任组长

乡亲们陆续回来过年了,村里变得热热闹闹,人气越来越旺。

去年过年,有部分乡亲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回家团聚,还有小部分人近三年都很少回家。今年春节,新冠已经是“乙类乙管”,从元旦开始,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求学务工返乡人员增多,小年过后路上多了很多全国各地的车牌,平时顺畅的乡道也逐渐拥挤。

虽然堵车但是不堵心,可以感受到大家都很愉快。

久违的烟火气应该是从乡亲们开始赶大集开始的。在前两年疫情防控比较严的时候,没人去赶集,也没什么摊贩,原因很明显,怕感染,不敢去。有集市的次数也没有现在多。今年不同了,年前这段时间,基本上每天都有大集,随时去都是热热闹闹的,家家户户都开车,集上堵得水泄不通。

往年息县庙会龙湖公园画舫文艺演出受访者供图

不仅如此,县里停办了三年的庙会,在今年重新启动。庙会长达20天时间,安排了新春灯会、民俗文化演出、小吃年货夜市、儿童游乐园。乡里申请了一个展示席位,已经在宣传邀请父老乡亲们前去打卡。

为了让返乡过年的乡亲们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,村里做了充足的保障准备。

人居环境是这段时间里村里工作的重点之一,为了确保以一个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接返乡的大家,负责人居环境的公益岗位人员28人齐上阵,确保道路垃圾每日清扫,房前屋后整洁,垃圾清运及时。气温低道路结冰时,也安排了人员负责维护交通安全秩序。

在疫情防控方面,农村地区老人多,老年人要保健康、防重症,我们有责任保障大家的健康平安。过去的一个多月,我们村的疫情情况整体较平稳,平稳度过了疫情感染高峰,在接下来的春节期间,我们还是鼓励大家尽量少串门,口罩该戴还得戴。

村卫生室也发挥了作用,村医基本都是本村人,对常年居家的慢性病人也比较了解,放假期间有人员值守,还可以提供感染者居家治疗照护、购药送药等服务保障工作。

乡村振兴的项目是节后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明年,乡里对招商引资有着清晰的规划,今年元旦过后,在乡党委书记的带领下,一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张陶乡登记成立,县“万人助万企”领导小组也会为该企业指派一名科级干部作为首席服务员,落实助企纾困政策。

招来了企业,才能把人留住。春节,外出务工的乡亲们大量回乡了,我们就要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顾家、增收两不误。

张陶乡2023年春节产业工人招聘推介会给返乡人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受访者供图

就在前两天,1月16日,乡里举办了2023春节产业工人招聘推介会,邀请了县里几个比较大的企业,介绍企业的利好措施和待遇,招募大家前来务工。每个村都有几人去参加了,回来给更多的人宣传。

我们村干部、网格员把企业印发的宣传单挨家挨户上门发放,宣传我们本地企业的用工待遇,还通过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向大家宣传。可以预见的是,今年会有更多的人留家乡务工,陪伴家人。

2023年已经蓄势待发,各行各业都在拼发展、拼未来,我们乡村干部必定也会跟随脚步,奏响县乡经济发展的最强音,为父老乡亲们拥有更美的家乡努力。

4

药够!不担心春节会有“第二拨”

讲述者:陈秋红(化名),55岁,叶县村医

这几天,来看病的人很少,一天只有二三个人来看病。卫生室远没有上月忙了,我还抽空去办了点年货。到了县里,感觉人比往年多了不少,热闹了。

回来的时候,碰到不少村里的人,也都是买了年货回来,他们身体都恢复了。我们村是个大村,差不多有2000人,上个月村里的人扎堆发烧,基本上都阳了,那会卫生室里都站不下人,都是发烧的。

那会“新十条”刚发没几天。

村里一开始还没有阳性。四五天后,病号突然多了起来。一户只要有一个感染,一家人就会轮流来看病拿药,都是发烧。

村卫生室是农村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新华社资料图

那十来天,我那里每天都有五六十个病人。卫生室一早开门,就有人来看病,一刻不停。有时候,中午忙得吃不成饭。晚上会好点,人少一些,但也睡不安稳,会有人深夜过来敲门。

他们的症状都是嗓子疼、浑身疼、发烧。大多数人都是来买药的,吃了药过几天就好了。但那段时间药很缺,这几年一直不让卖四类药,卫生室也没有备多少。

当时问了很多家医药公司,也没药。后来,我托了点关系,买到了一些药,价格比平常高,勉强够用。

本来以为这药用不到自己身上,没想到没几天我就阳了。

一开始给他们看病,我特别注意防护,都是戴口罩、穿隔离衣,但也没防住。那天,病人也多,我感觉身上有点冷,就量了量体温,有点烧,我就知道自己阳了。

我也没管它,继续看病。一屋子的人都是发烧的,我也不能不管。好在第二天,我就不烧了。

忙了有十五六天,再来的病人就不发烧了,症状是鼻塞、咳嗽。到近几天,就没人来看病了。

前两天,乡卫生院让我们上报四类药品的备药情况,应该是为迎接返乡潮做准备,怕我们药不够。

药应该是够的,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在去年12月就回来了大半,有的是回来后阳的,有的是阳后回来的。年底回来的人不会太多了。而且现在去医院的人多了,我们压力小多了。

今年,我是按正常数量备药的,送药的人过来也说,现在去哪个村都是一样,诊所都没人。

5

今年回来的人比往年多,相亲订婚的也比以前多

讲述者:陈力(化名),42岁,商丘虞城乡村超市老板

我们超市没有集上的超市大,但卖的东西全,除了糖烟酒,俺们还卖五金,像上坟的纸钱元宝我们这都有。主要还是附近几个村子的来买。

我也做零售批发,像附近几个村里的小超市,有的懒得往镇上或者城里跑,就在我们这拿货。但是现在不行了。像(疫情)以前人家市里面都不往下面送货,现在他们送,从他们那拿货就不从我们这拿,多少受点影响。你说的网购我感觉影响不大,平时村里都是老人他们不会网购,过年年轻人回来快递不发货,小东小西还是在我们这买。

生意没有以前好,陈力超市备的年货并不多。 受访者供图

我们备的货也不多,缺啥过了年都给送了。2020年第一次疫情的时候,备了可多货,基本上没咋卖,后面都处理了,临期的都送给亲戚了,除了那一年,这几年都还行。

今年回来的人不少,但我们的生意这两天才稍微好一点,比疫情前还是差点。每年年前年后生意最好,平时就几百块钱(营业额),这两天每天两三千块钱,以前年根上能卖5000多。

离俺这几里地就是集(集市),有的都去集上买,再个就是今年大家可能没挣到钱,像以前(顾客)串门走亲戚买礼品都是说“拿高档的”,现在都是说“拿个一般的都中”,比如三十到一百(元)之间的礼品,拿中间数的比较多。

人家来买礼我都会问人家去干啥,去看老人就推荐看老人的,像牛奶这些营养品;去看朋友就推荐年轻人喜欢的。要说变化,今年说媒订婚的多。

像这几年回家得报备隔离,可多直接在外面过年没回来,该说媒定亲的都见不上面。你比如说说媒吧,亲戚邻居平时见不了面也没法说,现在都回来了,小孩也在家,见见看看也比以前方便。

相亲的,买礼买得还重,有的男孩见个面都花好几百。

6

一个一个地叫员工回来,不能再错过这个春节档

讲述者:杨超群,35岁,太康某影院店长

一年只营业126天、连续近半年没有收入、员工不断流失、黄金档上映的新电影和好电影越来越少……我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描述去年所经历的黑暗时刻。当我得知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之时,我有些兴奋,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。

我所在的这家影城,位于周口市太康县,于2021年2月正式营业。从开业以来,影城就一直被疫情的阴影笼罩。只要周边地区有疫情,影院首当其冲。去年一整年,除了国庆节经营了6天,我们影院错过了所有节假日黄金档。而这个国庆节的营业额,也只是前一年国庆节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面对今年这个春节,我没有以往的经历可借鉴,只能靠着估算客流量的恢复程度和顾客的购买力,来筹备今年春节影城需要的物资。

一边希望看到观众爆满,一边又怕员工少服务跟不上,这让杨超群们很纠结。 资料照片

除了在筹备物资方面摸着石头过河,我还遇到了另一个难题——员工难找。

去年一整年,我们影城只营业了4个月。无法开门营业,就意味着没有收入;没有收入,就造成影院辛辛苦苦培训的员工不断流失。但面对今年春节影视业复苏的契机,我需要重新招聘一批员工来支持。而我能想到的最佳方式,就是联系离职的有经验的老员工。

但我收到的答复却都是拒绝。大部分老员工并不愿意返岗工作,他们说,需要观望一下影院未来的发展情况再做决定。

我理解他们的心态,毕竟现在的我,也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摸索前行。于是,在这种情况下,我只能聘请一些临时工。但是员工的不固定,会导致无法开展完整的营销策略,也无法提供完善到位的影城服务,这种情况令人担忧。

今年春节档的影片,不知谁会是黑马? 资料图片

此外,即使如今春节返乡的打工人陆陆续续回家,但来影城观影的顾客却不达预期。我想,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顾虑自身的身体健康,不愿出门;另一方面是如今的新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。即使今年的春节档有7部新上映的影片,但真正能让观众走进影院的好片却不多。没有好片,影院又怎么打开市场呢?这让我陷入另一个困局之中。

但是,即使困局依旧,我对影城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。我坚信,随着各行各业的复苏,影视业一定会回到疫情前的状况。一年总会比一年好,这个兔年春节一定会成为万物复苏的新起点,我们影院也终将迎来春天。

扫码下载豫视频APP 一键找记者

标签: 经济发展 家家户户 这段时间 每天都有 一遍又一遍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